越南资讯:老照片:越南战争中凶狠的韩国士兵,陷入沉思的斯大林
“跪铁索”就是跪在铁链上,犯人双手被吊在一个木架子上,膝盖跪在一团铁链上。这种刑罚短时间内会让犯人肌肉酸涩、血液循环不畅,长时间则会损伤犯人的膝关节,甚至造成终身残疾。
老舍先生的名著《骆驼祥子》中的刘四爷,在清朝灭亡前因犯事被罚跪铁索,但是他全程挺着“没皱一皱眉,没说一个饶命”,因而在江湖上立下了“字号”。由此可见,“跪铁索”在晚清时期非常盛行,这种刑罚的残酷性人尽皆知。
1941年,斯大林得知德军即将攻占基辅时的情景。不知道此刻他的内心深处,究竟是痛苦还是恐惧更多一点,毕竟在当时,苏联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。
1941年9月26日,基辅会战结束,在这场发生在乌克兰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中,苏军第5、第21、第37、第26集团军大部,第40、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,65万人被俘。
对苏联来说,基辅会战的失败,意味着乌克兰全面沦陷,而当时乌克兰是苏联的工业中心和粮食产地。基辅会战后,苏联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,为防卫莫斯科,苏联政府调动了83个师共80万兵力,但其中只有25个师有足够装备,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飞机。
德国方面则有70个师共200万人,接近1/3是机械化部队,达到战争中最高的比例。10月2日,德军发动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。
基辅会战20年后的1961年6月21日,苏联政府向当年防卫基辅的107540名退役士兵颁发了奖章。
两个孩子的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洋小孩的穿着跟现在的童装比较,几乎没有什么差别。刚刚进入一个新的世纪,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,各种新事物不断涌进国门,像照相机这种新鲜玩意儿,不要说不谙世事的孩子,就是大人也没几个了解的。照片中的中国小孩有点害怕地看着镜头,旁边的西方小男孩早已习惯了这一切,神色就自然得多。
1884年,一个自行车俱乐部的成员集体傲娇出行。当时的自行车还没有完成商业化转化,无法大批量生产,更像有钱人的玩物。
世界上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。在拍摄这张照片的10多年前,自行车车架才刚刚由木制改为钢管制作,车轮也改为钢圈并且采用实心轮胎,不过前后轮依旧大小不一。
直到1886年,英国工程师斯塔利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,为了保持平衡,前后轮改成大小相同,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。斯塔利设计的自行车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自行车的雏形。
越南战争期间,两个韩国士兵正在审问越共。韩国军队在越战中以作战勇敢、异常凶狠著称。
从1965年至1973年间,韩国先后派出约32万人赴越南参战,是越战中除美国以外出兵最多的国家。根据韩美两国的有关协议,韩国军队的作战区域为越南中部至海岸一带,韩军拥有作战指挥权,只根据美军的总体部署进行协同作战。为了支付韩国的国防开支,美国向韩国提供了10亿美元左右。
实际上早在1961年韩国总统朴正熙访美时,就向美国总统约翰·肯尼迪提出,派遣韩国军事单位到越南参战。但当时美方觉得时机尚不成熟。直到1964年5月林登·约翰逊上台后提出“自由世界援助计划”,开始寻求其他国家协助,这时候韩国才参与其中。
1965年2月,第一支韩国旅团进入越南,这支部队包括工兵、陆军移动外科医院军等。工程兵的主要任务是修建学校、道路、桥梁,医疗兵则是为南越军民疗伤,一共有超过30000名当地平民接受了治疗。
1965年8月19日,韩国战斗部队——首都师团“猛虎”、第2海兵旅团“青龙”开赴越南。1966年9月,第9步兵师团“白马”来到越南。到了越战后期,韩军人数甚至高于美军。1972年底,驻越美军不到2万人,驻越韩军却高达33700人,占当时所有外国军人的60.5%,成为南越的安全支柱。
根据官方资料,韩军在越南战场进行了1170次营级作战,55.6万次小规模作战,死亡2669人,受伤5397人(一说伤亡两万余人),打死了41400名北越士兵。
1967年在越南广义省一处村庄爆发的一场激战中,韩国海军陆战队第二旅团“青龙团”一部,遭遇越共第1团和第21团围攻。双方兵力悬殊,但韩军异常凶猛,跃出掩体跟越共军队展开白刃战。很多士兵受伤了拒绝包扎和救援,而是吼叫着拉响手榴弹与对方同归于尽。此战韩军有45人阵亡,100多人受伤,最终越共留下254名具尸体后落荒而逃。
韩军因此一战成名,南越总统阮文绍也参观了该部队,全体官兵被晋升一级,还得到美国总统嘉奖。
韩国军队在越战中表现抢眼,但是同时,他们也因为对平民的伤害一直被外界诟病。美国一个人权组织在战后进行调查后认为,韩国军队在战争中一共屠杀了5000名越南平民。而根据韩方的官方文件,死于韩军之手的越南平民不低于8000人。
1966年1月,韩国军队路过A村时,遭遇从村子里打出的冷枪,一名韩军士兵被打死。他们随后对该村进行了猛烈炮击,然后冲进村子把66名来不及逃走的村民集中屠杀。
在1968年发生的Tho Lam村大屠杀,因为有4名士兵误入陷阱丧命,韩军杀掉了村里的46名平民。
2000年,韩军将领在采访中对杀害越南平民一事进行了道歉和忏悔。
1889年4月20日,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,他是奥匈帝国一个海关职员的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。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。1895年,父亲把年满6岁的希特勒送到一家公立学堂念书,他在小学的成绩一贯良好。此后的4年中,他在林茨附近的许多村庄里搬来搬去,到12岁的时候,已经搬了7个地方,换了5所学校。其中,他在兰巴赫附近的本笃派修道院里待了2年,他选择了唱歌课,参加了唱诗班。
根据希特勒自己的记载,这个未来的纳粹德国元首、总理,纳粹党党魁,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,小时候的梦想居然是将来当个牧师。
清朝末年的广州,花舫上花天酒地夜夜笙歌,看看当时有钱人过得什么神仙日子。
花舫其实就是水上花街柳巷的雅称,停留在珠江上的花船相互连接,各家都以某某舫命名,逐渐形成了花舫一条街。客人们到花舫来玩耍,都是由小舟接送,服务非常周到。
广州的花舫始自何时已无从考证,但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骚人墨客描写花舫的歌词文章数不胜数,到了清代花舫更是达到鼎盛。清人周寿昌曾经描述道:“珍馔毕备,一宴百金,笙歌彻夜,风拂涛涌。”这显然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。
到了清末,广州画舫逐渐转移到现今东堤一带,不过情势已经大不如前。民国初年,广州花舫仅存“合昌”与“琼花”两家,由于客观环境,消费要比陆上酒楼高得多。然而由于广州工商市集日趋繁荣,人口越来越多,而花舫越来越少,故也不乏公子王孙、富商巨贾、当朝政要、墨客骚人等频频光顾。
[越南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